思政课要尊重受众情感

发表时间:2018-06-22 11:38 来源: 责任编辑:杨跃

最近,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《深度中国》走红校园,每堂课学员爆满,连走道都坐满了“蹭课”的学生,其他高校老师也纷纷前来取经。什么课有如此魅力?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带头开讲,知名教授、专家联手助阵,老师边授课学生边网上发弹幕,课上师生或“锵锵三人行”,或展开激烈辩论……思政教育《深度中国》的课堂很“红”也很“炫”。(6月21日 人民网)

一提到思政课,很多同学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刻板的画面:老师在讲台上一字一句地读,学生在课堂上呼呼睡大觉,大家各行其是,相安无事。当然,还有一些老师为了维持到课率,使用点名的方式强制学生听课。

而华中科大的思政课却是与众不同。不仅课堂爆满,而且走道里都有蹭课的学生,甚至还有外校的老师来取经。到底是怎样的思政课,竟有如此大的魔力,让老师和同学们为之疯狂?“把天下事说成身边事,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,把高度的东西加点温度。”这就是华中科大的思政课《深度中国》,它名字里有“深度”,但实际上却讲的都是身边事、有意思的事。而话又说回来,最深的土壤在基层、在民间、在各行各业中。

尊重受众的认知心理,与时代接轨,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,思政课才会被接纳。华中科大的《深度中国》成为“爆款”并不意外,一是因为其名师云集,二是因为其讲解深入浅出,而后者更为关键。把思政课讲得云山雾绕,让学生听得稀里糊涂,老师受累,学生受罪,这样的思政课受欢迎才怪呢?

“高校思政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。”如果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,势必是一个灌输说教的过程,但这就是对思政课的误解。思政课并不是多么高深的学问,它是中国国情的生动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。理论是基础,但实践才是寄托,必须要将生动的实践融入进去,把这门课程讲活,甚至让学生参与其中,思政课才会受到欢迎。

要一改思政课枯燥重复、脱离现实、耽于说教的刻板印象,尊重其的教学规律,多用大师或名家,少讲道理多讲故事,才能提高思政课的到课率和抬头率。(孔孟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