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族“阿爸”拉孟的无言大爱 20余年免费培养千余名唐卡绘画传承人

发表时间:2017-07-25 10:46 来源: 责任编辑:武侯区文明办







  在四川省第一届文明家庭候选家庭中有这样一个人物——20年来,他,免费收留、培养各族唐卡绘画传承人1400余名,其中大多数为无经济来源的贫困生,由他自己承担所有贫困生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医疗。这1400多名唐卡绘画传承人亲昵地称呼他为“阿爸”,如今留在他身边学习的还有40多个。

  这些年来,他还组织学生成立了民族团结歌舞队、民族团结志愿者队伍、少数民族联络服务站,义务演出,为百姓服务,为促进民族团结、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。他,就是2016年中国好人、2017年第四届成都市道德模范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民族文化之家的藏族唐卡(噶玛嘎孜画派)省级代表性传承人——拉孟。

  719日下午,我们来到拉孟的画室会。在这间布置得像家一样的画室里,静谧安详、和谐有序,拉孟和40多个藏族孩子盘腿就地而坐,正在专心描绘着眼前的画卷,拉孟悄悄说,“不要打扰他们,我们去隔壁坐坐。”于是,40多个孩子和一个爹的故事就这样展开。

  改良唐卡绘画技法 传承家乡民族文化

  拉孟,1970年出生在四川省色达县年龙乡热萨玛村的草原上。父亲乌扎是当地一位擅长藏传绘画和雕塑的民间艺人,父亲笔下的多彩世界,唐卡里的佛陀、菩萨、山水、鸟兽等物象,构筑起拉孟斑斓的童年。他打心眼里想要成为父亲一样出色的画师。

  树叶、花朵、祥云、火山、牛羊……从7岁那年起,拉孟开始跟随父亲画画,不过由于家庭贫困,他的画不是画在纸上,而是在草地上构图,在石头上画画。那时候,拉孟最高兴的事就是拿着零花钱去买颜料和纸,一天行走100多公里,翻越几座大山,只为让笔下的牛羊、草原、花朵真正“动”起来。

  在勤学绘画技法的同时,拉孟还潜心研习《闻解》、《莲花记》等经典藏文。天道酬勤,15岁时,拉孟已经能独立绘制唐卡、制作面具,20岁出头时,他已在唐卡画界小有名气。

  后来,拉孟发现传统的唐卡画派虽然线条流畅、手法细腻,但缺乏立体感、形象感,画面层次模糊,人物形象单薄,这让他担心起唐卡艺术的传承。“民族文化、艺术要靠我们来传承,发扬光大。对于那些不懂画的人来说,这种画法让他们根本就不晓得应该怎么看画啊。”

  反复探究画册、观看画展,拉孟改良了唐卡绘画技法,他绘制的骏马奔腾、牛羊角斗、牛犊嬉耍等作品,形象生动、情景逼真,佛陀造像、人物肖像等作品,情态自然、立体写实。

近年来,拉孟已绘制了大型唐卡《格萨尔王与三十员大将聚会议事》《格萨尔千幅唐卡》《莲花生千幅唐卡》等400余幅唐卡作品,同时还为中国藏研究中心藏文《大藏经》绘制了彩色佛像图50幅,山水画插图400余幅,完成了大量高水平唐卡作品。2007年,拉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(噶玛嘎孜画派)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。2011年,由拉孟担任总设计师的《格萨尔千幅唐卡》出版,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,不少读者因此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唐卡世界。

拉孟说,他热爱家乡,热爱唐卡艺术,他要一直画下去,直到画不动为止。

  倒贴生活费 免费培养唐卡绘画传承人近千名

  自1998年起,拉孟便开始教学徒,教授唐卡绘制艺术。最初,只有色达县的学生慕名而来,后来学生遍布整个藏区,甚至还有汉族学生也前来求艺。

  2003年,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,拉孟来到了成都,在吉福社区一间出租屋里继续自己的创作,虽然条件艰苦,但他却自得其乐。而听闻拉孟到了成都,不少藏族小孩跟了过来,表示希望跟他学画。

  “几乎每年都会有三四十个孩子跟着我学画,藏族、蒙族、羌族、彝族的都有。不分民族,不分性别,想学就来。”拉孟说,只要想学,他都倾囊相授,悉心指导,并且他不收取任何费用。“我也是穷娃娃出身,家长既然信任我,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,我就要好好的教。”拉孟说,跟他学画的孩子,大多家庭贫困,吃、住他全都管了。

  拉孟在成都租了几套房子免费提供给孩子们居住,让他们在成都有落脚的地方,水电等费用也由他承担,并且专门请了一位生活老师。每周他还要给每个孩子提供50元的生活费。每个月花在孩子们身上的费用就是好几万元,而在冬天,拉孟还会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一些棉衣,过年回家时还要给路途遥远的孩子备上一些路费。这些都是靠着拉孟绘制唐卡支撑着。

  除了倒贴生活费外,拉孟还采取回购唐卡作品的方式,来资助这些贫困的孩子。“他们画得好的画,我会按照市面价进行回购,根据作品水平价格在几千到上万元不等。”拉孟说,教孩子们画唐卡不仅希望有更多人传承唐卡技艺,也可以让更多的贫苦孩子学得一技之长,有谋生的本事,帮他们摆脱贫困,改善生活。

  助人者,人助之。2014年3月,拉孟在武侯区民宗局、晋阳街办的支持帮助下注册了“成都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”,吉福社区免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、宽敞的工作室,孩子们也有了一个安心学画的新家。

  从1998年至今,拉孟已经培养了1400多名唐卡画师,先后资助了三四百名困难孩子。拉孟用绘画收入,长年累月资助这些与他有着共同梦想的孩子去追逐明天。在孩子们稚嫩的成长道路上,拉孟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,孩子们青涩的笔尖下,正勾勒着一个个他们眼中色彩斑斓的未来。

  传艺也传播文明 促进民族团结

  “学艺先做人,画画先正身”,拉孟常给学生们讲这样的道理,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,为孩子们树立榜样。

  “来我这里学画,我给孩子们定了几条规矩——不能抽烟、喝酒、打架。”拉孟说,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“这里很多都是穷孩子,没有学过几天文化知识,但是没有文化知识不代表就可以没有文明素质。所以我常常会跟他们讲要管住自己,不要放任自己。我们需要学会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,提高自己的素质。”

  拉孟的学生,大多来自牧区,牧区生活和城市生活不一样。在牧区,四野空旷,随时随地吼上两嗓子也是常事,但在城市里,这样做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人的生活。“城市生活比起牧区的生活更加精彩,让我们开拓了视野,也多了很多规则和约束,但这些规则和约束是精彩生活的保障,让我们变得更加文明,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。”拉孟常常教育从牧区来城市的孩子们,要学会融入社区生活,融入城市社会,不要按照个人喜好恣意妄为。 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融入社区生活,融入城市社会,拉孟常常带着孩子们主动与城市人群交往。有一次,吉福社区组织慰问活动,因人手有限,活动差点没法开展。拉孟便让孩子们去表演藏族舞蹈,帮助完成了活动。从那以后,无论是什么社区活动,拉孟和孩子们都是其中的一员,成为吉福社区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  

  之后,拉孟还组织学生成立了民族团结歌舞队、民族团结志愿者队伍、少数民族联络服务站,义务进行演出,义务为百姓服务,促进了民族团结。孩子们也在和社区居民的相处中更好地融入社会、走进社会,感受到付出、分享带来的喜悦。

  学生眼中的慈父 儿子心中的偶像

  在学生们的眼里,拉孟就是一个慈爱父亲。“他不仅是老师,更像我的爸爸。”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少年说,自己是画室八个孤儿中的一个,“是拉孟爸爸让我重新知道‘父爱’是什么样子。”其他学画的孩子也表示,拉孟脾气温和,从不责骂他们,对他们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。

  儿子洛吾多吉从小就跟着拉孟学习唐卡绘画,在他的眼中,拉孟不仅是父亲,更是自己的“偶像”。“我很崇拜他,从我几岁开始他就在传艺,帮助了很多人,直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。一个人能够20年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真的不容易。”

  “在艺术上,无论是教我还是教其他孩子,他从来都是一视同仁,不会对我特别优待,一样很严厉。在生活上,他对其他孩子的付出也是令我羡慕的。”洛吾多吉说,拉孟从来不会把帮助人挂在嘴上,他只是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。“爸爸就是我的偶像,我希望有一天,我也能像他一样,不仅在艺术上能取得成就,也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。”

  拉孟说,他现在最大的愿望,就是把学艺孩子培养成懂得感恩的文化传承者,让唐卡这个藏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能代代相传,也让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开来。(照片拍摄:郭志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