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成都市武侯区林荫街南虹村社区,有这样一组奇特的冰箱,里面存放着牛奶、矿泉水、方便面等食物,环卫工人、困难职工、独居老人、残疾人等可以免费领取,这组冰箱的名字叫做“爱心冰箱”。
捐赠不需要动员
近日,记者在武侯区南虹社区遇到了两位正在往“爱心冰箱”里放矿泉水的男士。他们是社区对面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,当询问他们名字时,这两位男士摆摆手说,“东西是大家买的,我们只是爱心搬运工。这几天天气热,同事们一合计,想到了给冰箱里增加点水和方便面。”
“爱心冰箱”的食物来源有辖区企业、单位的长期捐助,也有院落自治组织的大力支持,其中武侯区桂苑、林荫乐园两个院落业委会已捐赠了近千元的食品。
桂苑自治小组组长田强萍说,每次只要一说到“爱心冰箱”捐赠,不用去动员,自然有居民主动站出来。有一次端午节院子里组织包粽子,有居民建议“我们能不能多包点送到‘爱心冰箱’去”,结果那一天“爱心冰箱”里多出来200多个粽子。
在“爱心冰箱”的捐赠记录本上,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份感动。一位家住武侯区玉林横街的大爷听说“爱心冰箱”后,专程到超市买了两箱牛奶,骑着自行车送到社区放进冰箱后悄然离去;一位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,用压岁钱买来面包,放进“爱心冰箱”……这些事看起来虽小,但每一份善意的付出都感染了更多的人。
“爱心冰箱”成为志愿活动阵地
“医检专业王奎玲,下午14点到15点40分;听力与语言康复谢宁清,下午16点到17点……”
川大华西学校志愿者队是“爱心冰箱”志愿服务的主力军,每天课余时间,不少同学专门抽空过来当志愿者,接收、登记捐赠食物,整理冰箱。
一天,“爱心冰箱”前来了一位找不到家的老太太。志愿者黄丽和小伙伴商量了一下,决定先报警,然后再想办法留下老人。“如果让她离开很有可能会再次走失,甚至出现安全事故”。在“爱心冰箱”前,几名年轻的志愿者围着老人,一会儿聊天,一会儿讲笑话,老人愁眉不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。最后终于等到老人的儿子赶来,将她安全接回了家。
“每一天,几乎固定的时间,熟悉的面孔都会准时在这里出现。我微笑着将爱心食品传递到他们的手中,他们也微笑着领取了食物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”一位志愿者在自己的日记中如此写道。
爱,就这样传递着。每年大学开学季,爱心志愿者表格上就会增加很多陌生的名字,“爱心冰箱”成为了社区志愿者公益服务的一个阵地。
“爱心冰箱”一直有温度
“爱心冰箱”是2017年3月南虹村社区以“节约粮食,共享食物”为主题,发起的一个社区营造公益项目。通过号召个人及企业捐赠富余食品,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帮助。
当时,不少地方都曾尝试过类似项目,但很多都因为“缺乏监管,一人多拿”等问题陷入困境,中途被撤销,善举得不到延续。因此,从“爱心冰箱”诞生的第一天起,社区就确定了以“源头保障、规范流程、制度约束、全程监管、信息公开”为核心的规范化流程,通过认真填报《食物捐赠接收表》《食物领取登记表》《食物报损表》等,严格记录爱心物质的捐赠、领取、报损等情况,并及时公示每月末对“爱心冰箱”食品留转情况的真实数据,邀请社区廉情监督员及广大居民对“爱心冰箱”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,公布爱心监督热线接受社会对项目的评审。
正是因为有严格的过程监督,才保证了公益项目的有序运作。
5年来,已有50多家企业、500名个人为“爱心冰箱”捐赠食物,4000余人次的志愿者在“爱心冰箱”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4000小时。5年的爱心接力中,“爱心冰箱”没有出现过“断货”的情况,更没有一例恶性事件(如食物哄抢等)发生。“爱心冰箱”一直传递着城市的温度。
(文章来源:武侯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胡晓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