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文化也是一道现代精神食粮

发表时间:2017-04-25 13:58 来源: 责任编辑:武侯区文明办

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……”整齐划一,洪亮的诵读声在杜甫草堂的翠竹苍松之间回荡。423日,是世界读书日,成都诗词大会特别行动——“最美诗词《春夜喜雨》·杜甫诗歌吟诵会”来到了杜甫草堂,超过3000名热爱诗词和朗诵的市民参与了《春夜喜雨》的朗诵,让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增添了一份诗意。(424日 成都商报)

成都,可谓一座“诗城”。作为古典文化的一种,诗词传统在这里已走过了一千多年,诗歌如水,滋润着这座有故事的城。而这些,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。当年,杜甫为避难,隐居至现在的成都,更为世人留下了200多首描写成都的诗词。杜诗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精品,值得被众人吟诵,其中蕴藏的正能量,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道精神食粮。

传播和吟诵杜甫的诗词,有利于提升成都的城市形象,培育本地人的家乡情结与外来人口的归属感。杜甫笔下的成都尤其唯美,从他的诗词触笔中,得以窥见成都古时的自然风光。 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,《春夜喜雨》从蓉城夜雨入手,描绘了清幽淡雅、充满希望的成都;而《水槛遣心二首》中的“城中十万户,此地两三家”,则勾勒出了古时成都人丁兴旺的繁荣景象;通过《赠花卿》里的“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,可以再现出这座城市自古就有的音乐气息,透射出成都人自来的优雅的文娱生活。持续开展类似的吟诵活动、大力弘扬古典诗词,在为城市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,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每个市民的家乡情结。有“爱”,才懂“爱惜”,进而为建设文明城市保驾护航。

传播和吟诵杜甫的诗词倡导其中蕴含的“心怀天下”的人本主义,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。除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,杜甫的诗歌中,小到花鸟虫鱼等小生灵,大至人民的生活疾苦,都有饱和的情感关怀。在脍炙人口的诗篇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中,杜甫写的是自己的不幸和破屋,却能推己及人,抒发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心和济世情怀,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。同样,《又呈吴郎》无一个字提及个人的不幸,但却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脉搏和千万穷苦的人民共同跳动,这种设身处地的体恤,传递给人们的不仅是表面的同情心,更是深厚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。重视古典诗词的诵读、大力弘扬古典诗词文化,才能将这些古典精华提炼和传递,为文明城市的建设根植精神基础。

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、提升百姓文化素养、净化为官者的思想觉悟……优秀的古典诗词文化,这道全民的精神食粮,值得被世代传承。(武侯区评论员 李粒)